聚丙烯酰胺作為一種新型廢水處理藥劑用來處理廢紙脫墨廢水效果非常的好。該共聚物是以淀粉親水的剛性鏈為骨架,配以柔性的
聚丙烯酰胺 支鍵,構成剛柔相濟的網狀結構,其分子中的羥基和酰胺基團對廢水具有絮凝效應。由于其支化結構適當地分散了絮凝基團,在水中有較大的空間體積和細長的支鏈,因此,在一定的條件下,絮凝效果優于一般的無機絮凝劑和有機絮凝劑。另外,還由于其適用范圍廣,用量少,成本低,不產生二次污染,是一種新型的廢水處理劑。本文使用本實驗室研制的顆粒淀粉與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產物(Graft Copolymer of Acrylamide on Starch 簡稱: 聚丙烯酰胺 )作絮凝劑對廢紙脫墨廢水進行處理,獲得良好的效果。通過實驗探討了淀粉接枝 聚丙烯酰胺 的加入量,廢水的pH及絮凝時間對絮凝效果的影響,確定了淀粉接枝 聚丙烯酰胺 處理廢紙脫墨廢水的最佳條件。
聚丙烯酰胺處理廢紙脫墨廢水實驗研究
聚丙烯酰胺絮凝試驗步驟
在一定量的廢水中加入一定量的 聚丙烯酰胺 的水溶液,用電動攪拌器攪拌廢水溶液,以140轉/分攪拌1分鐘,再以30轉/分攪拌3分鐘后靜置一定的時間,然后用分光光度計測量上清液的透光率。改變
聚丙烯酰胺 的加入量Q%(以在廢水中的百分含量計),廢水pH值及絮凝時間t(即靜置時間),多次重復實驗。
聚丙烯酰胺工作波長的選擇
實驗用722型光柵分光光度計測量廢紙脫墨廢水的吸光度,脫墨廢水的最大吸收波長為380nm,因此,實驗選擇380nm作為工作波長。
聚丙烯酰胺 加入量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計測量廢水的透光率T%來表示絮凝效果。 不同的 聚丙烯酰胺 加入廢紙脫墨廢水(pH為5.0,靜置3小時)后加入量Q%同透光率T%的關系曲線。
隨著 聚丙烯酰胺
加入量的增加,透光率迅速增加。加入量為0.08%時,透光率達78.2%,絮凝效果好,繼續增加 聚丙烯酰胺 的加入量,透光率增加不明顯,絮凝效果未得到進一步增加。因此,處理廢紙脫墨廢水時, 聚丙烯酰胺 的最佳加入量為0.08%。
pH值對聚丙烯酰胺絮凝效果的影響
加入0.08% 聚丙烯酰胺 絮凝劑于不同pH值的脫墨廢水中,經過3小時靜置后,測得的透光率T%與pH值的關系曲線。曲線表明了在pH為4.0-5.5范圍內,T%基本不變,pH在6.0-7.0之間,T%大幅度減小,pH大于7.0后,T%趨于穩定,隨著pH的增加,T%無明顯減小。因此,采用 聚丙烯酰胺 處理廢紙脫墨廢水時,廢水的pH應調節到pH值為5左右,才能得到最佳的絮凝效果。 廢紙脫墨時,通常需加脫墨劑、堿劑等化學品,因此廢紙脫墨廢水呈現堿性,通常pH值為10左右,在其中含有較多的OH-離子,由于電荷之間的斥力,阻礙了 聚丙烯酰胺 同雜質離子的結合,因此在廢水的pH值大于7時,絮凝效果較差,當pH小于7時,絮凝效果才有明顯增加,達到pH值為5左右時,絮凝效果最佳。
聚丙烯酰胺絮凝時間對絮凝效果的影響
絮凝時間即絮凝劑加入廢水之后的靜置時間對絮凝效果也有較大的影響。隨著時間t的增加,透光率T%漸漸增加,t為21小時,T%最大,t繼續增加,T%趨于穩定,基本不變,t到42小時以后,T%略有變化。因此用 聚丙烯酰胺 作為絮凝劑處理廢紙脫墨廢水,絮凝時間以21小時為準。
聚丙烯酰胺實驗得出結論
聚丙烯酰胺是一種新型的廢水處理劑,該共聚物可作為絮凝劑來處理廢紙脫墨廢水。用該共聚物處理廢紙脫墨廢水時,加入量為廢水的0.08%,廢水的pH值應調節在5左右,絮凝時間為21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