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占地面積小:同等規模(3000噸/日規模以下統計)與濕地、快滲等工藝相比約為三分之一;
2、運營成本低:以II型為例,單臺生物轉盤能耗僅為0.75KW,處理能力100~200噸/天,約為0.1~0.2度電/噸污水;
3、剩余污泥易于處理:一方面,該工藝污泥產泥量約為傳統工藝的1/3,一般生活污水產泥系數可低0.1以下;另外,該污泥為束狀沉淀,活性較低,易于實現沉淀和調質,條件允許的話,在鄉鎮地區可用于堆肥,循環利用;
4、抗沖擊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影響小,水質變化適應范圍極大(一定濃度的變化,系統有自適應的能力,無需工藝調整),可長期保證處理效果;
5、環境友好:封閉式設計,噪音低,無曝氣裝置,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小,在國外廣泛在比鄰社區、村鎮地區運行;
6、維護要求低:無需專業維護,無易損件,活動部件均能滿足長期穩定運行的要求;
7、裝置化、模塊化:便于容量調整或老廠改造,可根據建設需要及運行負荷,適度調整,靈活配置;
8、可實現分散化污水處理:結合生物轉盤的工藝特點,可實現分散設計,組合式方案,滿足不同地區的處理要求和管網特點,減少管網投資;
9、易于實現區域化自控監管:自控設計簡單,運行中人為干擾因素少,同時,結合其運行穩定的優勢,非常適合區域化的運營管理;
10、設備運行可靠:30年設計壽命,可保證10年以上的穩定運行。
應注意的問題:
1、水量的突變將會對生物膜造成較大的沖擊和影響,導致脫膜;
2、生物轉盤應有備用電源,系統停止運行后,生物膜最多維持24小時;
3、生物轉盤傳動機構每3~6個月需補充潤滑劑;
5、對總磷要求高的地區,需增加化學除磷;
文章由生物轉盤提供:http://www.huiheep.com/news/hyxw/2015/03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