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中國社會節能意識淡薄,這樣思想觀念影響下,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照明系統是每天都會用到的系統,從身邊小事做起,發展節能理念,這無論是對自身對社會還是對國家,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1、現代建筑照明系統存在問題
我國建筑照明大多使用熱輻射電和氣體放電光源,然而使用這些光源更加重了電力資源的浪費,這種做法是由于當前資金不足和建設照明技術水平不高造成的。
1.1 燈具消耗電量大,照明效果差強人意
現代照明基本不再使用白熾燈,白熾燈能耗大,散熱快,效果差,各個國家貫徹節能思想,基本不再使用白熾燈,多使用熒光燈,但是熒光燈功率大,照明效果好,但是電量消耗大,仍舊不是理想的節能照明燈具。
1.2 電能損耗大,燈具使用壽命短
現在各國已經放棄白熾燈,多使用熒光燈,但是熒光燈受電源電壓變化影響較大。在日常生活中,電源電壓并不是穩定值,經常會發生波動,而電源電壓波動時,會增加電路電能損耗和燈具的使用壽命。因此,熒光燈也并不是理想的節能照明燈具。
2、現代照明系統節能措施
2.1 光源的選擇——合理使用自然光
自然光是照明節能的最好光源,低能耗環保節能,然而,自然光有一系列的缺點,如照明亮度有限照明不夠穩定且受時間和季節限制大?,F代發明的儲存太陽能技術能夠彌補自然光照明的缺陷,然而由于成本大,并不能夠大范圍的普及。現代有些建筑進行嘗試,使用太陽能燈具,是節能減排很好的一個方法。高效利用自然光,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結合使用:
2.1.1 鏡像反射法
鏡面不僅能夠在視覺上擴大空間,另外還能通過反射光線,充分利用自然光。用大的鏡面將光線反射進室內,可以在自然光線充足的時候,節省電能消耗。
2.1.2 建筑設計引用自然光
在建筑物的實施過程當中,加強利用自然光的理念,制定建筑物采光標準,白天的時候盡量使用自然光,夜晚使用節能燈光,使采光和照明結合起來,達到節能的目的。
2.1.3 使用太陽能
自然光本來多有限制,如今科技發展,已經能夠將太陽光的能量蘊藏起來,從而能夠高效利用太陽能。使用太陽能燈具和太陽能電池,對于節能和照明十分有效。
2.2 合理選擇燈具
燈具主要是為了滿足人類所需環境的光亮度,因此需要合理完美地分配光亮。燈具在照顧效率的基礎上,不產生嘈雜光線和光線反射。如何提高效率,不僅要注意燈具的材料選擇,還要注意計算燈具的光線散射范圍,從而達到滿意效果。
燈具的使用需要經過嚴格的計算。在進行建筑內照明設計時,先計算房間高度、面積、室內需要照明范圍、兼顧室內各種物品包括墻壁鏡面等的反射因素,從而選擇適用的燈具,燈具的選擇對照明節能的影響很大。
3、智能照明系統的應用
智能技術的使用,是社會進步的一大標志,智能技術對人類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無論是對于生活的便利還是對于工作的精確化都有很大幫助,把智能技術應用于照明系統上,是照明系統發展的趨勢和唯一方向。智能化能夠使照明系統更加人性化、節能化、實用化,從而達到照明系統節能設計的一個高峰。
3.1 照明控制系統的智能化
照明系統中的控制系統是重中之重,控制系統的智能化,能夠使建筑照明更加靈活安全人性化。其實現代社會的控制系統已經有了智能化的影子,比如聲控燈、光控燈和聲光控燈,但是這種智能化只能算是初級。
智能照明控制方式,通過控制光線散射范圍、光線強度等,能夠精準的實現照明所需光線。比如,當自然光照射進來,智能化的照明控制方式能夠感應到,并且降低燈具的照明亮度,在保證室內照明強度的同時,實現最大意義上的節能。
3.2 電路管理的智能化
傳統電路管理,是通過人為管理實現的,這樣就會有很多限制性,并且有無法避免的出錯,而電路管理的出錯,不僅僅會導致資源的浪費,更嚴重的會造成瀉電漏電以及嚴重的火災。電路管理的智能化,摒除了傳統的人為管理方法,通過電腦智能管理,能夠和照明控制方式結合,減少出錯,并且能夠減少建筑物的維修費用,實現電力和財力的節能。
3.3 電路照明系統的智能化
傳統電路系統使用單控或者雙控電路系統,都是用單刀開關進行控制和調節,人員的工作量大,且若照明多的話,電路系統復雜,施工難度大。
智能電路照明系統能夠通過軟件控制電路系統,總線式智能雙控電路只需要在總線處設置一個開關,然后在各個單元線并聯開關,電路簡單,不用復雜的施工。并且,由于是電腦軟件控制,不僅僅能夠像傳統電路系統一樣,能夠實現開關功能,還能通過和控制系統和管理系統的結合,實現調光、定時等功能,方便人們生活,并且不浪費電力資源,達到雙贏效果。
4、結束語
現代建筑已經開始轉變傳統思路,無論是建筑理念還是節能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在照明節能上,充分考慮到利用自然光線、智能照明系統等來進行節能設計,然而,由于高密度的建設,采光效果差強人意,而智能照明系統由于投資高,很少有建筑真正實現照明系統的智能化,因此,現代照明建筑的節能設計,還只是在起步階段,以后需要將節能理念落實到建筑設計中去,從而才能達到真正的照明節能設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