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企業家如果先不說出判斷和答案,而是問一下一線員工:“你認為呢?”問題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當年,豐田佐吉提醒豐田喜一郎:心里要裝著員工。如果你把公司只看成是個人成就的舞臺,無形中會傷了員工的心。而只有讓你的員工有了安身立命的所在,才會引爆他們的激情,頓開智慧,精進創造。豐田喜一郎記住了父親的教誨,以至于在1949年那么艱難的時刻,他都極不情愿解雇工人。但為了讓公司活下去,只好暫時解聘了工人,他羞愧得無地自容,辭去社長的職務。作為一個技術員,他以更加瘋狂的熱情投入研發,廢寢忘食,積勞成疾,在1953年撒手人寰。
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豐田汽車沒有資金,沒有技術,沒有設備,只能依靠每一個員工的地頭力,終于幾十年如一日,磨合而成聞名世界的豐田方式。豐田方式之所以能夠誕生在豐田汽車,與豐田公司的基因是分不開的。
公司的5個標的
公司為了誰?在客戶、股東、協作商、員工、社會5個標的中,公司如何排序?當然,不同的公司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排序。但是,豐田公司有一個穩定的排序:為了員工及其家屬的幸福排名第一,為了協作商員工及其家屬的幸福排名第二,客戶排在了第三,社會排在了第四,而我們通常特別看重的股東,卻被排在第五。
這個排序可能是個循環,不好說哪個優先。但是這個先后次序,卻時刻提醒決策者,在最緊要的時候,你不可以怠慢你所服務的對象。很多中國的企業家一般會把客戶、股東和社會放在靠前的位置,能夠把協作商放在第二位的,卻很少見。中國上下游之間的關系,原本唇齒相依,卻偏要外化為零和游戲,結果使得企業陷入三角債的惡性循環之中。當然也有例外。
浙江實達企業集團的董事長劉紅軍把協作商排到第二的位置上。實達公司的上下游緊密的協作商有100多家,他感覺他們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去年雖然危機襲來,他的皮衣依然做到3.3億元,比前一年有較大增長。他給員工每人10%以上的工資上浮,最高獲得了40%的漲幅。
劉紅軍不是個高調企業家,迄今沒有接受過任何一個采訪。他以一種原生態的形式,把公司為員工、為協作商而生存的意識詮釋得讓人叫絕。
公司的調子與精神
公司的調子與精神反映了這個公司的一些具體特質。我們已經知道豐田公司文化的一些獨特性質,那么,當這些文化集合在一起,會有什么樣的調子與精神體現出來呢?
一般歐美公司或中國公司,一線員工是不許問為什么的。他們只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做就行了。那些規程都是從先進公司那里復制來的,沒有什么好商量的。對待他們的考核,一般都是通過計件和一系列指標進行管理。員工實質上就是按照指標和操作規程工作的機器。員工是愚蠢的,員工要是有頭腦了,就不好管了。管理手段無非就是常見的權力、控制、緊箍咒、懲罰、胡蘿卜等等。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