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市場,一些熱門電動汽車的銷量已經從每月幾百輛發展到上千輛,以環比200%的速度增長。雖然目前電動車所占的市場份額并不高,但卻標志著電動車已從國際展臺走入家庭車庫。
電動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達到零排放的機動車。其顧名思義就是主要采用電力驅動的汽車,大部分車輛直接采用電機驅動,有一部分車輛把電動機裝在發動機艙內,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車輪作為四臺電動機的轉子,其難點在于電力儲存技術。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顯著減少,由于電廠大多建于遠離人口密集的城市,對人類傷害較少,而且電廠是固定不動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種有害排放物較容易,也已有了相關技術。電力可以從多種能源獲得,如煤、核能、水力、風力、光、熱等,用以解除人們對石油資源日見枯竭的擔心。
世界電動汽車的發展經過20多年的研究試驗,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即小批量商業化生產并推向市場實際應用。目前全球在用電動汽車大約1.3萬輛。電動車被視為搶占21世紀汽車霸主地位的主要車型之一則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電動車的高科技含量,將帶來汽車界的一場革命,并有望為汽車商家帶來巨額的市場利潤。
目前絕大多數汽車廠商都開始電動車的開發研究,并且推出相關的概念車。而在汽車行業領軍的品牌中,更通過自己的理解推出了不同的電動車解決方案,例如雪佛蘭就以增程式電動車為切入點推出沃藍達(配置圖庫口碑論壇),而奔馳則推出了純電動版的SMART車型。國內比亞迪也推出了F3DM等純電動產品,但是國產電動車始終雷聲大雨點小,極少有產品真正交付客戶手中使用。此外當今純電動車市場中獲得較好商業表現的產品,就不得不提到日產的聆風(配置圖庫口碑)。這款車型從2011年初開始在日本、美國市場上市,這款家用掀背轎車搭載了日產汽車自主研發的緊湊型電機和逆變器,前置前驅。交流發電機的功率為80千瓦,最高時速可達145公里。一次完全充電后,巡航里程可達175公里。今年4月份,聆風在北美市場銷量達573輛,比通用沃藍達高出80輛。5月份,聆風在北美市場銷售1142輛,環比增長200%,創下歷史新高。雖然電動車整體所占的市場份額并不高,但卻標志著電動車已從國際展臺走入家庭車庫。目前,除北美與日本市場,聆風已在歐洲境內10個國家展開了市場推廣活動,包括愛爾蘭、葡萄牙、荷蘭、英國、挪威以及西班牙等,預售工作也已在瑞士、法國、西班牙、比利時、挪威相繼展開。
除了發展電動車必須解決幾項主要關鍵技術,如電池、電機及其控制器、電動汽車整車與社會的基礎設施(充電站)之外,對于電動車安全性的設計卻并未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實際上搭載了大型電池的產品,在自身重量加重之后,就對汽車碰撞安全帶來了更高的要求。日產汽車負責車型設計和開發的副總裁Jerry Hardcastle曾對外表示,為了解決電動車的安全性問題,聆風接受的測試比廠方之前的所有車型都多。除了傳統的正面和側面碰撞測試以外,還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對車輛的電力系統進行測試,確保電池不會過度充電,斷電絕緣程序能夠在碰撞事故發生時啟動。7月,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新車碰撞測試NCAP中,這款車型獲得了整體安全五星評級,并榮獲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授予的頂級安全獎。純電動車首次獲此殊榮之后,也向世人證明了純電動汽車在安全性方面絲毫不會輸給傳統汽車,這給電動車在中國未來的普及掃除了安全性上的顧慮。
無論從環保角度還是能源角度看,未來電動車都需要有一個大的發展。其開發將關系到眾多工業的興衰,可能成為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我國,電動車更有著獨特的市場,大都市普遍存在著十分嚴重的交通問題和汽車尾氣排放污染問題。作為一種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電動車是十分理想的,其在中國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順應當前國際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將電動汽車作為中國進入21世紀汽車工業的切人點,不僅是實現中國汽車工業技術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而在各個汽車廠家的電動車版圖中,歐美市場與其說是戰略要地,不如說是突破口,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才是其未來市場的戰略重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