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的盜采、超標開采、超計劃生產等業內潛規則即將面臨一場“嚴打風暴”,昨日工信部等六部委下發通知,對存在上述行為的企業責令停產整改,甚至可能吊銷相關證照。
嚴令稀土行業整改
昨日,工信部公布了該部與監察部、環境保護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全國稀土生產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
根據該通知,凡有如下情形之一的稀土礦山企業和稀土冶煉分離企業,均責令立即停產,限期整改。對整改后仍不能達到要求的,核減或取消指令性生產計劃指標,依法沒收違法礦產品和違法所得,直至依法吊(注)銷相關證照。
此外,《通知》強調,稀土礦產品交易應限于具有指令性生產計劃的稀土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間進行,如有違規行為(右圖),同樣核減或取消指令性生產計劃指標,并依法予以處罰。
明確整治時間表
根據六部委規劃,8月11日至11月10日屬于檢查整治階段。對“問題企業”情況核查后,按照通知要求停產或整改,并于10月10日前將相關情況上報工信部。11月11日至12月31日則為檢查驗收階段,工信部會同監察部、環保部等相關部門將對稀土行業整治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并向社會公告整治結果。
今年我國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9.38萬噸,冶煉分離上限指標則為9.04萬噸。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截至7月底,國家下發的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已基本用完。而對于冶煉分離上限指標,不少企業叫苦連天,稱“不夠用”。其中,五礦有色已在8月份主動停產,并號召同行也跟進停產,以確保稀土市場平穩運營。但對于五礦這一號召,應者寥寥。
■ 現狀
專家稱大部分企業均違規
事實上,超標開采、超計劃生產、購買非法稀土礦產品幾乎是業內通行的潛規則。江蘇稀土學會的一位權威專家告訴記者,“沒有一個稀土分離廠完全守規矩,或多或少都買過指標之外的稀土礦產品。”而稀土礦的超標開采、盜采也面臨著同樣的尷尬情況。
■ 相關新聞
包鋼稀土上半年凈利大增
本報訊 (張奕)昨日晚間,包鋼稀土披露2011年半年度報告,實現營業利潤38.79億元,同比上升434.24%。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77億元,同比增加458.51%。上半年實現基本每股收益1.632元,同比增加458.51%。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