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近日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報告。在這份名為《組件成本結構分析:薄膜能否逃過晶體硅的猛攻?》(“Module Cost Structure Breakdown: Can Thin-Film Survive the Crystalline Silicon Onslaught?”)的報告中,Lux比較了多晶硅(mc-Si)、薄膜硅(TF-Si)、碲化鎘(CdTe)和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電池的每瓦發電成本,進而對何種技術在組件層次擁有長期的價格優勢進行了預測。
在報告中,Lux稱價格壓力促使著太陽能產品制造商尋求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的方法,以期保留較大的利潤空間。報告還指出,隨著晶體硅技術的進步和多晶硅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下降,TF-Si、CdTe和CIGS電池的制造商將被迫壓縮利潤或退出市場。
“在太陽能組件領域,晶體硅技術目前仍處于優勢地位并作為行業成本價格比的基準。碲化鎘效率較低,但價格最具競爭力。我們預計這兩項技術將繼續保持較高的盈利水平,”報告的第一作者、Lux Research的資深研究員泰德.沙利文(Ted Sullivan,如圖)表示,“薄膜硅技術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隨著研究員不斷提高工藝的穩定性,CIGS技術的盈利能力將在2013年前超越晶體硅技術。”
為了幫助開發人員在2015年前控制成本的主要組成(投資、材料、設備和人工成本),Lux還為四種技術建立了銷售成本(cost-of-goods-sold model,簡稱COGS)模型。該模型預計,隨著銷售成本走低,晶體硅還將是占據市場主流技術。在多晶硅保持每千克70美元的假設下,Lux預計到2015年縱向一體化企業將把成本從2009年的每瓦1.45美元降到每瓦0.93美元,其中效率的提高是促使成本降低的主要因素,預計效率將從2009年的14%提高到2015年的16.1%。
Lux在其模型中假設歐瑞康的新款ThinFab生產線將使薄膜硅電池的效率從9%提高到11%。輸出功率的提高也壓低了每瓦組件成本,預計到2015年薄膜硅的成本將從2009年的每瓦1.32美元減低到每瓦0.8美元。
至于哪種太陽能技術盈利空間最大,Lux押寶福思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公司所引領的CdTe技術。Lux指出CdTe的成本結構比多晶硅要低,隨著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到2015年該技術的成本將從2009年的每瓦0.8美元降低到每瓦0.54美元。
最后,Lux的模型還預測特定CIGS技術的成本將大幅下降。其中使用玻璃基板的濺射CIGS電池在效率從10%提高到14.2%的情況下,成本可以從每瓦1.68美元將至每瓦0.76美元。此外,Lux還注意到到一些技術領先的公司通過提高產能使毛利率達到了30%。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