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21年12月24日——日前,全球能源管理與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與合作伙伴聯合,憑借在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供電數字運維方面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以《復雜地鐵供電系統數字運維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作為項目主題,一舉榮獲了2021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彰顯了施耐德電氣在數字化領域的深厚實力。
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證書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深,交通設施與城市化發展的矛盾日益凸顯,而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可知,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大運量公共交通是緩解交通擁堵的一劑良方。近年來,為緩解交通壓力,中國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特別是在軌道交通領域積極布局,全國多座城市已構建形成大型、超大型軌道交通網絡,其中上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在今年1月份保有量和網絡運營規模更是雙雙達到世界第一。
電力作為地鐵運營的基礎,供電的可靠性是運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大規模的軌道交通建設為電力系統的管理運維帶來極大挑戰。隨著地鐵里程數的增長,會帶來供電系統設備數量的增加、故障率升高、突發事件增多等一系列問題,威脅軌道交通的穩定運行。同時,人力成本增加、設備操作復雜度提升和維修成本的逐年攀升進一步加劇了地鐵運維的難度,人力結合物力的傳統運維模式已難以滿足當前常態化、高強度、
節能增效與運維安全方面的要求,引入數字化、智能化的運營管理技術刻不容緩。
面對上海地鐵建設智能供電運維體系的難題,施耐德電氣支持并配合用戶及其配套的系統集成商對數字化運維進行了深度的研發,打造了國內首個正式交付的供電數字運維一體化平臺,以“數字運維”作為核心理念,提煉出“基礎互通、管理互聯、科學指導、安全為先”的四大核心。基于EcoStruxureTM 架構與平臺,施耐德電氣首創了軟件硬件一體實施、元件基礎數據分析、安全運維決策建議和資產與能效同步管理,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在線巡檢、提前感知,推動供電設備運維工作由傳統的“被動”向“主動”轉變。
在項目落地實施階段,施耐德電氣率先為上海軌道交通14、15、18號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智能供電解決方案,將全數字化的中、低壓設備集成應用,涵蓋WS-G智能中壓氣體絕緣開關柜、MasterPacT MTZ 空氣斷路器、 ComPacT NSX 塑殼斷路器、A9微型斷路器、Easergy MiCOM P系列繼電保護裝置、PLC、變頻器、接觸器等底層產品,通過其具備的互聯互通功能,對整個供電系統的用電數據進行精準測量與實時回傳。同時,結合EcoStruxure Facility Expert千里眼TM運維專家,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查看和收集,并根據數據結果對供電設備做進一步評估,實現設施設備運行管控的全覆蓋,全面提升運行狀態實時感知預警能力、數據集成應用與科學診斷決策能力、業務流程管控與精準高效執行能力。
施耐德電氣為上海地鐵打造的智能供電解決方案在正式投入運營后,一線運修人員的工作量減少20%、運維巡檢效率提升75%、應急響應效率增加33%、設備可利用率上升55%、線路人員能效提高約40%,成功推動生產模式、技術管理、人員能力的全面升級,運維效率和供電設備可靠性大幅提升,配電系統的運營管理邁向智能新時代。
憑借領先的智能配電技術及豐富的行業經驗,施耐德電氣得以打造創新的智能供電解決方案,并一舉獲得2021上海市交通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的認可。談及本次獲獎,施耐德電氣的副總裁,數字能效中國區負責人魏嗣哲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夠獲此殊榮,這是對施耐德電氣長期深耕配電領域數字化的最大肯定。未來,施耐德電氣將繼續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并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智能配電發展,幫助更多產業電力系統的數字化轉型,實現節能增效與安全運維的雙目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