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環保設備,技術服務,技術咨詢
打電話時請告知是在綠色節能環保網上看到的,謝謝!
江西美尚科技有限公司普科新能油,近年來,在燃煤鍋爐已成當前大氣污染治理主戰場的背景下,各地開始強制性推進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改造。目前市場對燃煤鍋爐替代能源的選擇主要集中于天然氣、柴油、新能油燃料、電或地熱,其中,新能油燃料以其良好的經濟性、優于柴油和天然氣的清潔性以及推廣應用的便捷性勢頭漸盛,尤其在天然氣管網不能普及的地區備受青睞。
作為日漸興起的新興產業,目前各地推廣新能油燃料的定位還比較模糊,也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規范或標準,導致市場亂象叢生,不僅為其下一步商業化規模推廣帶來阻力,更為未來的健康有序發展埋下安全隱患。而這也正是當下,業內急切呼吁推進的工作。
《中國能源報》記者近日從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組織召開的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座談會上獲悉,全國人大環資委已將今年兩會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提交的“關于支持新能車用油和新能油燃料發展的建議”作為重點督辦提案。日前,全國人大環資委在北京召集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質監總局、安監總局、財政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部委和有關單位,針對提案提出的建議進行座談,并將于近日組織有關部門赴有關省市深入調研。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全國人大環資委將向國家提出發展新能油燃料問題的意見。
可以預見,相關意見如獲國家高層決策者認可,新能油作為一種新型清潔替代能源無疑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
市場規模初具
新能油燃料是以新能油為主要原料調配的一種新型清潔液體燃料。目前我國主要以煤為原料生產新能油,此外還有一部分以天然氣和焦爐氣生產新能油。
據金銀島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油有效產能為6976萬噸,產量為3958萬噸,其中煤制新能油產能占總產能70%,焦爐氣制新能油、天然氣制新能油各占約15%。2015年,我國新能油供應量達4500萬噸,表觀消費量為4495萬噸。
目前新能油的下游應用領域主要為新能油制烯烴、新能油燃料、甲醛、二甲醚、醋酸等。2015年新能油制烯烴消耗的新能油占比居首位,新能油和二甲醚燃料位居第二,甲醛位居第三。
得益于國家大氣治污政策實施,在新能油燃料應用領域,近年來,鍋爐用新能油燃料發展提速。據記者了解,為治理大氣污染,實現節能減排削煤的目標,全國各地陸續推出燃煤鍋爐治理實施方案。迫于環境治理壓力,不少地方政府強力推進拆改燃煤鍋爐。而在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廣東、上海等地,政府已明文將新能油燃料與天然氣、電能或地熱等一道列為燃煤鍋爐改造改建為清潔能源鍋爐的備選燃料。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新能油燃料發展速度已超過車用新能油燃料,二者使用量可謂“平分秋色”。據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保守估計,包括車用燃料(低比例新能油汽油和高比例新能油燃料)、新能油燃料(鍋爐用和灶用)在內的新能油燃料年使用量已超過540萬噸。
具備商業化推廣條件
作為煤炭使用和煤化工產業大國,我國擁有豐富的新能油生產原料。以煤制新能油作為燃料,可以清潔有效利用我國高硫劣質煤炭資源。同時我國已掌握煤制新能油溫室氣體近零排放的成熟技術。
當前全球60%的新能油產能在中國,新能油燃料的推廣應用并無國外先例可參考,換言之,新能油燃料的發展,世界還要看中國。
在具體實踐方面,如金景達(北京)環保熱力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環保與熱能工程研究室、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科研院校,成功研制了一套完整的新能油燃料熱力系統,并于2012年開始致力于新能油燃料的推廣。目前該公司生產的1蒸噸到50蒸噸的新能油燃料鍋爐已投入市場,用戶已有約10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東、天津、廣東等地,年使用新能油量超過20萬噸。
陜西延長石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開始推廣灶用新能油燃料,目前月銷售量達到45噸,為部隊、學校、飯店等用戶提供清潔新能油燃料。為規范化推廣使用新能油燃料,該公司2013年就制定了新能油液體燃料企業標準,編制了新能油燃料應用技術手冊,內容涵蓋新能油燃料、灶具、燃料罐。
“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多元化戰略,必須走新能油經濟。” 全國醇醚燃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方德巍說。他認為,推廣新能油燃料必須要從能源行業大發展看問題。必須要抓住新能油燃料作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發揮新能油具有高度清潔燃燒的特性,積極進行推廣,使其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工程機械、鍋爐燃料等領域。
據介紹,“新能油燃料”在常溫常壓時以液態形式存在,可方便儲存運輸,且化學毒性低,美國“城市大氣毒物策略”納入的33種對健康有害物質并不包括新能油。新能油燃料作為鍋爐燃料,前期設施設備建設投入與柴油和天然氣相當,但與天然氣相比,可節省燃氣管道接口費用;從單位熱值經濟效益來看,新能油燃料使用成本略低于天然氣,明顯低于柴油,僅為電能的三分之一;鍋爐燃用新能油燃料煙氣排放可以比天然氣還清潔,且新能油燃料作為鍋爐燃料當前的技術水平已實現無人值守,智能化運行,只要遵守操作規程,安全性完全可以保證。
與會企業及專家指出,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新能油燃料”完全有條件成為覆蓋工業、供熱和民用的煤炭替代燃料。尤其在天然氣管道到達不了的地方,燃煤鍋爐改造改建將是新能油燃料的大市場。
“從目前我們的業務推進看,市場對新能油燃料的需求很旺,地方政府也有信心,僅河北一個省就忙不過來。” 金景達(北京)環保熱力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周濤進一步指出。
標準缺失亂象叢生
當前,雖然政府層面對新能油燃料的認識和定位還很模糊,有關部委對于新能油燃料作為清潔能源的推廣還持不同意見,但新能油燃料已開始為市場所接受,自去年開始悄然呈現出加速發展之勢。
因推廣應用正處于起步階段,行業尚無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在燃料成份配置、燃料儲運、設施安全距離、環評方面等方面,各地執行標準不一,企業更是各行其道,灶具改裝亂象叢生,為后期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
行業普遍認為,當前政策缺位已成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的最大障礙。有企業直言:“我們做了很多鍋爐客戶,在驗收時均被告知不得使用天然氣和柴油以外的燃料,要求鍋爐廠家出具使用新能油燃料的技術資料。但相關技術標準卻是真空,這樣的環境對新能油燃料的推廣應用造成很大困難。”
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秘書長馬良認為,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既遇到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也已遇到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缺失的瓶頸。新能油燃料目前已初步具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同時還沒有看到推廣利益沖突方,也無需像采用新能油燃料那樣借助第三方推廣。但各部委在新能油燃料應用相關重要問題上仍認識迥異,將導致相關政策制定滯后,推廣受阻。“在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的同時,應根據市場推廣需要,盡快推動相關標準、規范的制定,使新能油燃料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得以科學、安全推廣。”他說。
全國醇醚燃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吳躍曲表示,下一步該標委會將把新能油燃料的標準制定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推進,進行科學系統梳理,重點制定燃料標準,同時推進設備標準、安全標準的制定,并完善管理標準,逐步建立標準體系。
據中國特檢院燃料器測試中心副主任付軍透露,目前,中國特檢院正在牽頭制定氣/液體燃料燃料器型式試驗方法國家標準,預計明年6月將頒布實施。這意味著屆時新能油燃料燃燒器生產企業在符合標準技術要求條件下,可以取得燃燒器型式實驗檢測報告和證書,新能油燃料使用身份將變為合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工信部印發了《車用新能油燃料加注站建設規范》,對新能油燃料加注站設計與施工提出了技術要求。其不僅為車用新能油燃料加注站工程建設驗收提供了技術依據,也為下一步新能油燃料儲存設施相關標準的制定打下了良好基礎。
“新能油燃料的相關規范、標準的制定只要獲準立項,很快就能出臺。因為前期的相關基礎工作都已完成。”馬良說。
記者了解到,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在其最新完成的專題報告中也建議,國家應明確將“新能油燃料”列為國家治理大氣環境污染重要措施之一,制定產業政策,研究制定發展規劃,支持關鍵技術開發,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近年來,在燃煤鍋爐已成當前大氣污染治理主戰場的背景下,各地開始強制性推進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改造。目前市場對燃煤鍋爐替代能源的選擇主要集中于天然氣、柴油、新能油燃料、電或地熱,其中,新能油燃料以其良好的經濟性、優于柴油和天然氣的清潔性以及推廣應用的便捷性勢頭漸盛,尤其在天然氣管網不能普及的地區備受青睞。
作為日漸興起的新興產業,目前各地推廣新能油燃料的定位還比較模糊,也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規范或標準,導致市場亂象叢生,不僅為其下一步商業化規模推廣帶來阻力,更為未來的健康有序發展埋下安全隱患。而這也正是當下,業內急切呼吁推進的工作。
《中國能源報》記者近日從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組織召開的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座談會上獲悉,全國人大環資委已將今年兩會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提交的“關于支持新能車用油和新能油燃料發展的建議”作為重點督辦提案。日前,全國人大環資委在北京召集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質監總局、安監總局、財政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部委和有關單位,針對提案提出的建議進行座談,并將于近日組織有關部門赴有關省市深入調研。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全國人大環資委將向國家提出發展新能油燃料問題的意見。
可以預見,相關意見如獲國家高層決策者認可,新能油作為一種新型清潔替代能源無疑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
市場規模初具
新能油燃料是以新能油為主要原料調配的一種新型清潔液體燃料。目前我國主要以煤為原料生產新能油,此外還有一部分以天然氣和焦爐氣生產新能油。
據金銀島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油有效產能為6976萬噸,產量為3958萬噸,其中煤制新能油產能占總產能70%,焦爐氣制新能油、天然氣制新能油各占約15%。2015年,我國新能油供應量達4500萬噸,表觀消費量為4495萬噸。
目前新能油的下游應用領域主要為新能油制烯烴、新能油燃料、甲醛、二甲醚、醋酸等。2015年新能油制烯烴消耗的新能油占比居首位,新能油和二甲醚燃料位居第二,甲醛位居第三。
得益于國家大氣治污政策實施,在新能油燃料應用領域,近年來,鍋爐用新能油燃料發展提速。據記者了解,為治理大氣污染,實現節能減排削煤的目標,全國各地陸續推出燃煤鍋爐治理實施方案。迫于環境治理壓力,不少地方政府強力推進拆改燃煤鍋爐。而在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廣東、上海等地,政府已明文將新能油燃料與天然氣、電能或地熱等一道列為燃煤鍋爐改造改建為清潔能源鍋爐的備選燃料。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新能油燃料發展速度已超過車用新能油燃料,二者使用量可謂“平分秋色”。據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保守估計,包括車用燃料(低比例新能油汽油和高比例新能油燃料)、新能油燃料(鍋爐用和灶用)在內的新能油燃料年使用量已超過540萬噸。
具備商業化推廣條件
作為煤炭使用和煤化工產業大國,我國擁有豐富的新能油生產原料。以煤制新能油作為燃料,可以清潔有效利用我國高硫劣質煤炭資源。同時我國已掌握煤制新能油溫室氣體近零排放的成熟技術。
當前全球60%的新能油產能在中國,新能油燃料的推廣應用并無國外先例可參考,換言之,新能油燃料的發展,世界還要看中國。
在具體實踐方面,如金景達(北京)環保熱力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環保與熱能工程研究室、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科研院校,成功研制了一套完整的新能油燃料熱力系統,并于2012年開始致力于新能油燃料的推廣。目前該公司生產的1蒸噸到50蒸噸的新能油燃料鍋爐已投入市場,用戶已有約10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東、天津、廣東等地,年使用新能油量超過20萬噸。
陜西延長石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開始推廣灶用新能油燃料,目前月銷售量達到45噸,為部隊、學校、飯店等用戶提供清潔新能油燃料。為規范化推廣使用新能油燃料,該公司2013年就制定了新能油液體燃料企業標準,編制了新能油燃料應用技術手冊,內容涵蓋新能油燃料、灶具、燃料罐。
“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多元化戰略,必須走新能油經濟。” 全國醇醚燃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方德巍說。他認為,推廣新能油燃料必須要從能源行業大發展看問題。必須要抓住新能油燃料作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發揮新能油具有高度清潔燃燒的特性,積極進行推廣,使其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工程機械、鍋爐燃料等領域。
據介紹,“新能油燃料”在常溫常壓時以液態形式存在,可方便儲存運輸,且化學毒性低,美國“城市大氣毒物策略”納入的33種對健康有害物質并不包括新能油。新能油燃料作為鍋爐燃料,前期設施設備建設投入與柴油和天然氣相當,但與天然氣相比,可節省燃氣管道接口費用;從單位熱值經濟效益來看,新能油燃料使用成本略低于天然氣,明顯低于柴油,僅為電能的三分之一;鍋爐燃用新能油燃料煙氣排放可以比天然氣還清潔,且新能油燃料作為鍋爐燃料當前的技術水平已實現無人值守,智能化運行,只要遵守操作規程,安全性完全可以保證。
與會企業及專家指出,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新能油燃料”完全有條件成為覆蓋工業、供熱和民用的煤炭替代燃料。尤其在天然氣管道到達不了的地方,燃煤鍋爐改造改建將是新能油燃料的大市場。
“從目前我們的業務推進看,市場對新能油燃料的需求很旺,地方政府也有信心,僅河北一個省就忙不過來。” 金景達(北京)環保熱力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周濤進一步指出。
標準缺失亂象叢生
當前,雖然政府層面對新能油燃料的認識和定位還很模糊,有關部委對于新能油燃料作為清潔能源的推廣還持不同意見,但新能油燃料已開始為市場所接受,自去年開始悄然呈現出加速發展之勢。
因推廣應用正處于起步階段,行業尚無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在燃料成份配置、燃料儲運、設施安全距離、環評方面等方面,各地執行標準不一,企業更是各行其道,灶具改裝亂象叢生,為后期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
行業普遍認為,當前政策缺位已成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的最大障礙。有企業直言:“我們做了很多鍋爐客戶,在驗收時均被告知不得使用天然氣和柴油以外的燃料,要求鍋爐廠家出具使用新能油燃料的技術資料。但相關技術標準卻是真空,這樣的環境對新能油燃料的推廣應用造成很大困難。”
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秘書長馬良認為,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既遇到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也已遇到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缺失的瓶頸。新能油燃料目前已初步具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同時還沒有看到推廣利益沖突方,也無需像采用新能油燃料那樣借助第三方推廣。但各部委在新能油燃料應用相關重要問題上仍認識迥異,將導致相關政策制定滯后,推廣受阻。“在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的同時,應根據市場推廣需要,盡快推動相關標準、規范的制定,使新能油燃料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得以科學、安全推廣。”他說。
全國醇醚燃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吳躍曲表示,下一步該標委會將把新能油燃料的標準制定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推進,進行科學系統梳理,重點制定燃料標準,同時推進設備標準、安全標準的制定,并完善管理標準,逐步建立標準體系。
據中國特檢院燃料器測試中心副主任付軍透露,目前,中國特檢院正在牽頭制定氣/液體燃料燃料器型式試驗方法國家標準,預計明年6月將頒布實施。這意味著屆時新能油燃料燃燒器生產企業在符合標準技術要求條件下,可以取得燃燒器型式實驗檢測報告和證書,新能油燃料使用身份將變為合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工信部印發了《車用新能油燃料加注站建設規范》,對新能油燃料加注站設計與施工提出了技術要求。其不僅為車用新能油燃料加注站工程建設驗收提供了技術依據,也為下一步新能油燃料儲存設施相關標準的制定打下了良好基礎。
“新能油燃料的相關規范、標準的制定只要獲準立項,很快就能出臺。因為前期的相關基礎工作都已完成。”馬良說。
記者了解到,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在其最新完成的專題報告中也建議,國家應明確將“新能油燃料”列為國家治理大氣環境污染重要措施之一,制定產業政策,研究制定發展規劃,支持關鍵技術開發,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近年來,在燃煤鍋爐已成當前大氣污染治理主戰場的背景下,各地開始強制性推進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改造。目前市場對燃煤鍋爐替代能源的選擇主要集中于天然氣、柴油、新能油燃料、電或地熱,其中,新能油燃料以其良好的經濟性、優于柴油和天然氣的清潔性以及推廣應用的便捷性勢頭漸盛,尤其在天然氣管網不能普及的地區備受青睞。
作為日漸興起的新興產業,目前各地推廣新能油燃料的定位還比較模糊,也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規范或標準,導致市場亂象叢生,不僅為其下一步商業化規模推廣帶來阻力,更為未來的健康有序發展埋下安全隱患。而這也正是當下,業內急切呼吁推進的工作。
《中國能源報》記者近日從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組織召開的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座談會上獲悉,全國人大環資委已將今年兩會期間部分人大代表提交的“關于支持新能車用油和新能油燃料發展的建議”作為重點督辦提案。日前,全國人大環資委在北京召集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質監總局、安監總局、財政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部委和有關單位,針對提案提出的建議進行座談,并將于近日組織有關部門赴有關省市深入調研。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全國人大環資委將向國家提出發展新能油燃料問題的意見。
可以預見,相關意見如獲國家高層決策者認可,新能油作為一種新型清潔替代能源無疑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
市場規模初具
新能油燃料是以新能油為主要原料調配的一種新型清潔液體燃料。目前我國主要以煤為原料生產新能油,此外還有一部分以天然氣和焦爐氣生產新能油。
據金銀島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國新能油有效產能為6976萬噸,產量為3958萬噸,其中煤制新能油產能占總產能70%,焦爐氣制新能油、天然氣制新能油各占約15%。2015年,我國新能油供應量達4500萬噸,表觀消費量為4495萬噸。
目前新能油的下游應用領域主要為新能油制烯烴、新能油燃料、甲醛、二甲醚、醋酸等。2015年新能油制烯烴消耗的新能油占比居首位,新能油和二甲醚燃料位居第二,甲醛位居第三。
得益于國家大氣治污政策實施,在新能油燃料應用領域,近年來,鍋爐用新能油燃料發展提速。據記者了解,為治理大氣污染,實現節能減排削煤的目標,全國各地陸續推出燃煤鍋爐治理實施方案。迫于環境治理壓力,不少地方政府強力推進拆改燃煤鍋爐。而在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廣東、上海等地,政府已明文將新能油燃料與天然氣、電能或地熱等一道列為燃煤鍋爐改造改建為清潔能源鍋爐的備選燃料。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新能油燃料發展速度已超過車用新能油燃料,二者使用量可謂“平分秋色”。據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保守估計,包括車用燃料(低比例新能油汽油和高比例新能油燃料)、新能油燃料(鍋爐用和灶用)在內的新能油燃料年使用量已超過540萬噸。
具備商業化推廣條件
作為煤炭使用和煤化工產業大國,我國擁有豐富的新能油生產原料。以煤制新能油作為燃料,可以清潔有效利用我國高硫劣質煤炭資源。同時我國已掌握煤制新能油溫室氣體近零排放的成熟技術。
當前全球60%的新能油產能在中國,新能油燃料的推廣應用并無國外先例可參考,換言之,新能油燃料的發展,世界還要看中國。
在具體實踐方面,如金景達(北京)環保熱力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北京航天動力研究所環保與熱能工程研究室、清華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科研院校,成功研制了一套完整的新能油燃料熱力系統,并于2012年開始致力于新能油燃料的推廣。目前該公司生產的1蒸噸到50蒸噸的新能油燃料鍋爐已投入市場,用戶已有約10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東、天津、廣東等地,年使用新能油量超過20萬噸。
陜西延長石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開始推廣灶用新能油燃料,目前月銷售量達到45噸,為部隊、學校、飯店等用戶提供清潔新能油燃料。為規范化推廣使用新能油燃料,該公司2013年就制定了新能油液體燃料企業標準,編制了新能油燃料應用技術手冊,內容涵蓋新能油燃料、灶具、燃料罐。
“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多元化戰略,必須走新能油經濟。” 全國醇醚燃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方德巍說。他認為,推廣新能油燃料必須要從能源行業大發展看問題。必須要抓住新能油燃料作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發揮新能油具有高度清潔燃燒的特性,積極進行推廣,使其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工程機械、鍋爐燃料等領域。
據介紹,“新能油燃料”在常溫常壓時以液態形式存在,可方便儲存運輸,且化學毒性低,美國“城市大氣毒物策略”納入的33種對健康有害物質并不包括新能油。新能油燃料作為鍋爐燃料,前期設施設備建設投入與柴油和天然氣相當,但與天然氣相比,可節省燃氣管道接口費用;從單位熱值經濟效益來看,新能油燃料使用成本略低于天然氣,明顯低于柴油,僅為電能的三分之一;鍋爐燃用新能油燃料煙氣排放可以比天然氣還清潔,且新能油燃料作為鍋爐燃料當前的技術水平已實現無人值守,智能化運行,只要遵守操作規程,安全性完全可以保證。
與會企業及專家指出,在當前技術條件下,“新能油燃料”完全有條件成為覆蓋工業、供熱和民用的煤炭替代燃料。尤其在天然氣管道到達不了的地方,燃煤鍋爐改造改建將是新能油燃料的大市場。
“從目前我們的業務推進看,市場對新能油燃料的需求很旺,地方政府也有信心,僅河北一個省就忙不過來。” 金景達(北京)環保熱力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周濤進一步指出。
標準缺失亂象叢生
當前,雖然政府層面對新能油燃料的認識和定位還很模糊,有關部委對于新能油燃料作為清潔能源的推廣還持不同意見,但新能油燃料已開始為市場所接受,自去年開始悄然呈現出加速發展之勢。
因推廣應用正處于起步階段,行業尚無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在燃料成份配置、燃料儲運、設施安全距離、環評方面等方面,各地執行標準不一,企業更是各行其道,灶具改裝亂象叢生,為后期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
行業普遍認為,當前政策缺位已成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的最大障礙。有企業直言:“我們做了很多鍋爐客戶,在驗收時均被告知不得使用天然氣和柴油以外的燃料,要求鍋爐廠家出具使用新能油燃料的技術資料。但相關技術標準卻是真空,這樣的環境對新能油燃料的推廣應用造成很大困難。”
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秘書長馬良認為,新能油燃料推廣應用既遇到好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同時也已遇到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缺失的瓶頸。新能油燃料目前已初步具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和產品,同時還沒有看到推廣利益沖突方,也無需像采用新能油燃料那樣借助第三方推廣。但各部委在新能油燃料應用相關重要問題上仍認識迥異,將導致相關政策制定滯后,推廣受阻。“在積極爭取政府支持的同時,應根據市場推廣需要,盡快推動相關標準、規范的制定,使新能油燃料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得以科學、安全推廣。”他說。
全國醇醚燃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吳躍曲表示,下一步該標委會將把新能油燃料的標準制定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推進,進行科學系統梳理,重點制定燃料標準,同時推進設備標準、安全標準的制定,并完善管理標準,逐步建立標準體系。
據中國特檢院燃料器測試中心副主任付軍透露,目前,中國特檢院正在牽頭制定氣/液體燃料燃料器型式試驗方法國家標準,預計明年6月將頒布實施。這意味著屆時新能油燃料燃燒器生產企業在符合標準技術要求條件下,可以取得燃燒器型式實驗檢測報告和證書,新能油燃料使用身份將變為合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工信部印發了《車用新能油燃料加注站建設規范》,對新能油燃料加注站設計與施工提出了技術要求。其不僅為車用新能油燃料加注站工程建設驗收提供了技術依據,也為下一步新能油燃料儲存設施相關標準的制定打下了良好基礎。
“新能油燃料的相關規范、標準的制定只要獲準立項,很快就能出臺。因為前期的相關基礎工作都已完成。”馬良說。
記者了解到,中國石化聯合會醇醚專委會在其最新完成的專題報告中也建議,國家應明確將“新能油燃料”列為國家治理大氣環境污染重要措施之一,制定產業政策,研究制定發展規劃,支持關鍵技術開發,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信息標題 | * | ||
公司名稱: | |||
姓名: | * | 電話: | * |
Q Q: | Email: | ||
期望價格: | |||
內容: | * | ||
驗證碼: | |
||
![]() |